Recommendation

安徽黄山:光阴荏苒数百年——假如徐霞客重游黄山

111110-china-anhui-huangshan-01

人问:“游历四海山川,何处最奇?”

徐霞客答曰:“渤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

徐霞客,是中国明代的一位著名的旅行家,他曾经两度徒步游览位于今安徽省南部的黄山。在他的印象中,黄山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美的山。后人将其发自肺腑的黄山感言表述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面对黄山,任何溢美之词都显得苍白。峰峦叠嶂交织着日月光华,谱写出巍巍黄山的绝美诗行。披着雾做的衣裳,大小形状各异的山石呈现出各种奇特的景象,如此神奇,而又曼妙。海浪般的群峰在迷雾中时隐时现,仿佛一首若有还无、飘渺空灵的歌。云雾是如此善于变化,有时云彩的背面忽然射出万道金光;有时山谷完全淹没在云雾的氤氲里;有时雾气又霎时被阳光和疾风驱散,眼前一座座险峰便如春笋般拔地而起,尽展冲破云天的豪情……

黄山——这个大自然的神秘馈赠,为古老中国的艺术殿堂增添了无数名篇佳作:水墨画、诗歌、游记、民乐……千百年来,黄山已然成为中国精神文化的一部分。见识过黄山胜景的人都有理由相信,世上或许真的再没有其它山能超越黄山之美!

Huangshan, Anhui, China (AGUSTINUS WIBOWO)

Xu Xiake dan perjalanannya, diabadikan di atas prangko China terbitan 1987

摒绝任途,矢志远游
岩栖穴处,排日记程
登必至极,穷途不忧

徐霞客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非常著名的地理学家。他一生游遍中国大江南北,在游览黄山后充满信心地将之评价为中国山岳之首。他曾于1615年和1618年两次登临黄山,并用他的笔为黄山之旅写下了诗意盎然的游记,这游记不仅是后人认识黄山、亲近黄山的重要参考文献,也使黄山在后人心目中建立了崇高地位。目前,黄山已成为中国旅游首推的品牌之一,其目标是每年吸引400万海内外游客。

现在,让我们大胆假设一下,如果古代旅行家徐霞客能够穿越时空,从400年前的明朝末年来到公元2011年的黄山,试想,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不可能!”也许你会满不在乎地说。但是管不得那许多啦,还是诚意邀你进入我的想象世界,一起去看个究竟……

首先,徐霞客可以安心地坐在现代舒适的旅游大巴上,有意无意地听导游向大家卖关子:“为什么黄山会被命名为‘黄山’,而不是‘青山’、‘红山’、‘蓝山’呢?”他大概会笑着看挥动印有“某某旅行社”字样小旗子的导游们煞有介事地复述书本上大段大段的黄山导游词;他甚至会不无崇拜地看待这些导游先生和导游小姐,因为从他们口中蹦出的关于黄山的精准数据,已经远远超越了自己的知识范畴:海拔、温度、面积、坐标、气候、动植物、物种数量等等,对徐霞客客来说,这一切多么令人咋舌!

接着,徐霞客或许就会感到有些许无奈了,他拍拍自己的额头,猛然发现,自己的黄山之行面临的第一个障碍,不是来自著名的野生华南虎的致命袭击,而是写在一个名为“售票处”的小房子上那几个大字:成人门票230元……他不无焦虑地把手伸进口袋摸了摸(不过他兜里真的有钱,从哪里来的就不得而知了。)暗自思忖:山明明是老天爷赐予的,为什么必须要买门票才能游览呢?!心里打着大大的问号,手握门票的徐霞客走到黄山入口处,刷了一下票,随着“嘀”的一声,票面信息传递到了控制中心,一道自动门应声旋开。于是徐霞客终于正式进入了黄山景区,成为当日普通游客的一员。如果他知道每天黄山客流量的上限为4万人次,会不会再次惊讶得目瞪口呆?

进了山门定睛一看,徐霞客一定马上就会发现,他已经不再是勇探未知区域的探险家,而是黄山数万游客中的一员罢了。一个人安静地在古木遮天、云雾缭绕的黄山中徒步攀登,如今看来就是一个荒谬的奢望。事实上,当听说山路因游客众多随时可能拥堵的时候,徐霞客惊讶得几乎要晕倒——这是个多么疯狂的世界!

Saya pertama kali mendaki Huangshan di tahun 2000, bersama barisan porter yang mengangkut makanan dari kaki hingga ke puncak gunung (AGUSTINUS WIBOWO)

我第一次爬黄山是在2000年。可以看到那些搬运工在爬着从黄山山脚到山顶的 (AGUSTINUS WIBOWO)

Cable car di tahun 2000 (AGUSTINUS WIBOWO)

2000年的缆车 (AGUSTINUS WIBOWO)

Cable car di tahun 2011 (AGUSTINUS WIBOWO)

2011年的缆车 (AGUSTINUS WIBOWO)

拥堵?!半山腰上本就蜿蜒狭窄的山路,如今常常充斥着如织的游人,但徐霞客大可不必为此惊慌。在这个新千年到来以后,人类拥有了无数他永远不会理解的新技术,而我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向他解释。生活在现在这样一个时代的人,一定会知道“全球定位系统”(GPS),徐霞客和其他39999名游客,都处在超精密视频监视器的监控范围内,这种仪器直接反映哪条游览路线因游客较为集中而拥堵,哪条路线仍较为通畅。一旦发现路况拥堵,管理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就会立即到现场进行疏散,并协助挥着小彩旗、手持讲解机的导游们,共同引领登山者选择较为通畅的游览路线,疏导工作全程实时操作。对,“实时操作”,徐霞客又“遭遇”了一个无法理解的名词。

在徐霞客的时代,爬黄山至少要耗费三天三夜的时间。第一天,多云;第二天,雨;第三天,阳光明媚。三天的不懈攀登、三天的辛苦劳累,尽管过程十分不易,却使徐霞客能真正领略到黄山所蕴含的诗意和哲思。但在今天,行程竟能被“山怪”一样的缆车压缩到十几分钟!(徐霞客再次交了80元钱,带着对已经在时光的洪流中烟消云散的云谷寺的怀念,钻进了缆车的轿厢。)坐在缆车中,外面的世界一片模糊,被来自云端和浓雾的水气填满了。欣赏着大雾中影影绰绰的山景,缆车中的时光在不觉中流逝,仿佛只在眨眼的瞬间,登顶了!发现阳光早已倾泻在高山之巅……

400年前曾描述过的悬崖小径,已不再那么险象环生,取而代之的是依山路而建的楼梯,每级高度约为15到20厘米,路宽基本不小于两米,且装有确保行人安全的金属链楼梯扶手。路修得如此安全,任他偏左偏右行走,都无须害怕失足跌落深渊,在第一篇黄山游记中,徐霞客曾写下“踏雪寻径、凿冰开路”,看来如今改成“拾级而上”即可。

我想我们有必要告诉徐霞客,此次他所享用的舒适安全的道路设施,始建于1979年。当年,中国领导人邓小平来黄山考察时说:“黄山是发展旅游的好地方,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旅游的牌子打出去。”当地人至今仍十分感谢邓小平,他的高瞻远瞩促进了黄山的发展,把黄山打造成了中国的旅游天堂。

登上山顶,看云卷云舒、看雾气蒙蒙,看青山座座……徐霞客不禁陷入了沉思。他开始思考每个山峰、每棵黄山松的意义,胸中满是且听风吟的沉静与自失。正当他陷入沉思的时候,身后一个响亮的声音打破了他的思绪。“看看那山。这就像一个采药的老人。瞧!这是他的头,这是他的袍子,这、这是他身后的竹篮!你们可以在这里拍照!快!快!时间不多了!相照好了,咱们走吧!随后,另一批游客抓着早已准备多时的相机开始“接班”,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啊!

在徐霞客的时代,他以纸笔为朋,与自然风光为伴,记录了许多神奇美丽的风光。而生活在21世纪的朋友们,有更先进的工具——数码相机和手机。当徐霞客得知山顶的建筑物是气象站,并能准确预报未来数天的天气时,他的震惊无法用语言描述。

他找到了曾经和山中禅师过夜的那个山顶的清凉别墅,但如今已成为一座气派的五星级酒店。住宿价格也很气派:8,888元人民币(约1,200万印尼盾)/日总统套房,普通房间至少1000元人民币。住宿价格之所以非常昂贵,是因为为了保护环境,中国政府决定不再山上增加新的宾馆和现有宾馆的房间数量。作为背包游客族的祖先,徐霞客决定搭个帐篷过夜(支付50 元之后)。

Puncak Huangshan, tetapi kenapa lebih terasa seperti taman kota? (AGUSTINUS WIBOWO)

黄山山顶更像一个市内公园 (AGUSTINUS WIBOWO)

Hotel bintang lima di puncak Huangshan (AGUSTINUS WIBOWO)

在山顶的五星级宾馆 (AGUSTINUS WIBOWO)

至于解决吃饭的问题,似乎比解决住宿问题还要难一些,此时再没有寺庙提供免费的午餐了,所有食物都是由搬运工从山脚下背到山顶的。每个搬运工每次要搬重达60公斤的食物上山,山顶宾馆的所有美食都是他们一步一个台阶搬来的,成本自然要比山下贵了很多(不知徐霞客带的银子还够不够了)。

随着行程的不断丰富,徐霞客意识到,如今来到徽州,目的绝不再局限于爬黄山,还可以尽享丰富多彩的旅游项目带来的欢乐,如:品黄山茶、尝徽菜、泡温泉、购纪念品、电子商务(如果他知道这是什么的话)、参加省内旅行团、探索文化产业的发展……他一定会因此感到自豪。黄山不再仅仅属于安徽,她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黄山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证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每年都吸引世界各地的观光客到此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瑰丽色彩。每年有5万印度尼西亚游客来黄山旅游,但他们并不喜欢徒步游山、爬了不久便喊累,只喜欢搭缆车、爬山还穿着上面羽绒服下面夹脚拖鞋。徐霞客听到后,笑得掉大牙了。

游览了一天的徐霞客终于在淹没在云海中的山巅找到了一块安静的地方,它斜靠在一松树下休息,看着苍翠欲滴的黄山松,感到它们依旧像几百年前一样牢牢地扎根岩石、依旧挺拔而坚毅,或许他在想,今天看到的已远超出他所想象中的黄山,旅游的往昔意义早已不同,曾经曲径通幽的黄山之巅,如今已人满为患。终于,徐霞客被一位21世纪游客认出来了,那位游客上前拱手道:“这里还是风光如画吧,环境和以前一样美。我们的环保工作还是做的不错,是吧?”

Keabadian dalam perubahan (AGUSTINUS WIBOWO)

在变幻世界里的永恒 (AGUSTINUS WIBOWO)

2011年11月10日

(Visited 423 times, 1 visits today)
About Agustinus Wibowo

Agustinus is an Indonesian travel writer and travel photographer. Agustinus started a “Grand Overland Journey” in 2005 from Beijing and dreamed to reach South Africa totally by land with an optimistic budget of US$2000. His journey has taken him across Himalaya, South Asia, Afghanistan, Iran, and ex-Soviet Central Asian republics. He was stranded and stayed three years in Afghanistan until 2009. He is now a full-time writer and based in Jakarta, Indonesia. agustinus@agustinuswibowo.com Contact: Website | More Posts

4 Comments on 安徽黄山:光阴荏苒数百年——假如徐霞客重游黄山

  1. wah, keren euy sdh nerbitin buku, mas gust!

  2. Hi Agustinus! I am back in Afghanistan. Congratulations for all your publications!!

  3. Rudy Pratikno // February 7, 2015 at 09:50 // Reply

    Pak Agustinus, anda menggabungkan indahnya alam Huangsan dengan sejarah dalam bahasa se hari2 dengan kata2 yg indah, sehingga saya memjadi tertarik dan ingin sekali datang kesana sendiri untuk menyaksikannya. Bravo!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